摘要:距骨全脫位:距骨從踝關節完全脫出,通常因高能量所致,應該盡快復位。根據距骨脫出的方向和部位可采用前內側和前外側切口,或聯合使用。如果骨折復位后仍然不穩定,可行距下關節、距舟關節克氏針固定。
距骨解剖
骨性特點:距骨分為頭、體、頸三個部分,距骨體呈短錐形,前寬后窄,頸部向內側成角約15°-20°,同時包括外側突和后突兩個側突與內外側兩個結節。參與組成踝關節、距下關節及跗橫關節(距舟關節)。
血供特點:距骨無肌肉附著,僅由滑膜、關節囊、韌帶覆蓋,血供差,此為距骨創傷骨折后容易出現感染與壞死的解剖基礎。
距骨骨折的診斷與分型
臨床癥狀:疼痛、腫脹、瘀斑;畸形;活動受限;局部壓痛。約15%-20%為開放性損傷。
X線診斷:常規正側位片及Canale位(能更好的顯示頸部,具體攝片位置為足內翻15°,球管投照位置與對水平面成75°角)。
CT與MRI:CT能夠獲得更多的骨折信息,是判斷骨折類型的依據;MRI能反映軟組織損傷,發現距骨壞死。
分型:
(1)按部位:距骨頭骨折、距骨頸骨折、距骨體骨折(包括距骨突骨折)。
(2)距骨頸骨折分型(Hawkins分型)
(2)I型:無移位(<1mm);
(2)II型:移位+距下關節脫位;
(2)III型:移位+距下關節脫位+踝關節脫位;
(2)IV型:移位+全距骨脫位。
(3)距骨體骨折分型(Sneppen分型)
(3)I型:距骨穹窿骨折;
(3)II型:冠狀位,矢狀位,橫斷面骨折;
(3)III型:后側突骨折;
(3)IV型:外側突骨折;
(3)V型:粉碎性骨折。
距骨骨折脫位包含范圍及治療策略
不論是閉合還是開放骨折,任何具有脫位的骨折都應進行緊急復位,復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臨時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(注意不一定是功能位)。也可使用外固定架固定。
關于手術時機的選擇:以往學者認為急診固定可以促進距骨體的血運重建,降低骨壞死的發生。但最近研究證實固定時間與骨壞死的發展之間無相關性。反而急診手術會增加諸如切口裂開,皮膚壞死和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。同時也有研究表明延遲固定移位距骨骨折的效果滿意。綜上,軟組織條件允許時可早期手術固定,否則應在軟組織條件恢復后行手術治療。如果實施了距骨脫位切開復位,則應同時行距骨骨折內固定。
距骨頭、頸、體骨折合并脫位。
手術方法:切開復位+埋頭釘固定
距骨周圍脫位合并骨折。
距骨周圍脫位又稱距跟舟狀骨脫位,一般為跟距關節和距舟關節同時脫位,但踝關節與跟骰關節保持正常。臨床上非常少見,占所有關節脫位的1%-2%,通常為高能量損傷所致。此類型脫位通常因為解剖結構的嵌頓限制而無法閉合復位,約10%內側脫位和20%外側脫位不能閉合復位。無法閉合復位時不能反復復位,以免損傷關節軟骨并加重骨折移位。處理不當時,局部軟組織的并發癥發生率升高。
治療原則:重視軟組織條件,對危及軟組織的脫位需急診處理,閉合復位不能是現實時應切開復位,開放性脫位須徹底清創。
手術方法:手法復位克氏針固定
距骨全脫位合并骨折。
距骨全脫位:距骨從踝關節完全脫出,通常因高能量所致,應該盡快復位。根據距骨脫出的方向和部位可采用前內側和前外側切口,或聯合使用。如果骨折復位后仍然不穩定,可行距下關節、距舟關節克氏針固定。
治療關鍵:感染是影響距骨開放性完全脫位術后功能的關鍵因素,需早期徹底清創,避免感染發生。污染較輕時可將其再植,污染較重一期切除。
手術方法:急診清創沖洗+手法復位克氏針固定術。
小結
距骨骨折脫位治療棘手,應充分做好術前計劃。
術中顯露困難,應熟悉各種手術入路,根據骨折具體特征(頸與體骨折)選擇最佳的手術入路。
解剖復位是關鍵,應避免距骨頸短縮內翻。
選擇合適的內固定。
距骨脫位閉合復位困難時,應選擇切開復位,條件允許時可同期復位固定骨折。
分期治療(先復位,二期固定骨折)需要在軟組織條件恢復后進行。
距骨骨折脫位的遠期并發癥發生率較高。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R74ED41585DDFG
高齡備孕必做的檢查 高齡備孕一定要做這些檢查結構化思維:掌握這三點,你也能侃侃而談小步在家早教:20人一年營收5億的私域打法!設計師該如何做好職業規劃
留言列表